国产区美女福利-h片在线播放-AV毛片免费久久久久-91福利影院|www.jnsanling.com

深圳車市
深圳汽車報價

汽車行業周報-2025年第3周

[本站 行業] 本周周報有較多年終總結信息,行業或車企都出現了許多反轉的情況。

新勢力方面,零跑第4季度凈利潤轉正,早在三季度已在盈利邊緣,定位清晰,是13萬SUV首選,比亞迪宋最低定價10萬,完美錯開競爭。斯拉在華推出煥新版Model Y,2025年小米將推出SUV,是Model Y強勁對手,不過馬斯克更在意的是智駕系統FSD,預計今年1季度入華。

傳統車企,廣汽集團2024年凈利潤同比下降超七成,合資出現明顯三梯隊,合資品牌,除了大眾和豐田,誰都有可能猝然退出。比亞迪超越大眾集團在中國銷量,大眾放棄追求份額而保利潤,像長城一樣要利潤,還是比亞迪要市占率:是一道艱難的選擇題。

行業方面,2024依賴以舊換新政策實現高增長,而2025年內需和出海都將放緩。因為關稅,2024出口高增速已經難以維持,純電或0增長。政府明確不放棄燃油車,新型燃料內燃機逐步上市,插混成主流。2024年豪華汽車品牌在中國遭到重挫,關停并轉潮出現,傳統豪華車企展現出積極、靈活的態度。

本站

1. 零跑:第4季度凈利潤轉正,三季度已在盈利邊緣,誰是下一個

2025年1月13日晚間,零跑汽車發布預盈公告,但該公司沒有披露具體盈利金額。在2024年第四季度實現凈利潤轉正,比原計劃有所提前。這標志著零跑汽車正式進入“自我造血”新階段。

本站

拓展閱讀:

1. 第四家上市的造車新勢力企業

a. 零跑汽車成立于2015年,2022年9月在香港上市,是繼“蔚小理”之后第四家上市的造車新勢力企業。

2. 零跑汽車銷量節節攀升,連續2個月月銷過4萬

a. 2022年至2024年,該公司分別銷售汽車11.11萬、14.41萬和29.37萬輛,2024年的銷售量同比翻倍,達到104%。

b. 2024年12月,零跑汽車交付達42517臺,同比增長128%,連續兩個月交付突破4萬臺,并連續七個月創月交付歷史新高,增長十分迅猛。

本站

3. 銷量結構改變,C16增長快速

a. 零跑汽車當前在售的車型共有五款,其中小型車T03的起售價僅約5萬元;其他四款是C系列車型,起售價約為13萬元。

b. C系列價格更高,銷量處于穩步提升態勢,推動公司業績持續改善。2024年四季度,C系列銷量占比超過77%,相比一季度時提升5.2個百分點。

本站

4. 三季度已經在盈利邊緣,規模效應帶來成本下降

a. 零跑Q3的汽車毛利率達到8.2%,環比增長5.5個百分點,這也帶動了經營利潤率開始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本站

b. 零跑3季度實現了5.3億元的環比減虧,經營利潤率提升16個百分點至-8%。

c. 毛利潤率的改善背后的推動因素包括,銷量提升帶來的規模效應,特別是C系列產品很多地方是可以實現零部件血統的,從目前零跑的銷量數據來看,純電的比例比較高,所以電池成本的下降帶來的效果很明顯。

d. 零跑堅持全域自研和供應鏈垂直整合,有效控制了制造成本,使單車成本保持在10.5萬元,低于市場預期的10.7萬元。

本站

5. 單車售價穩定在10萬以上

a. 2024年Q3,零跑單車均價環比提升1.4萬元至11.4萬元,結束了此前的低迷。價格回升主要歸因于高價車型C16的熱銷,占比環比提升19.4%至21%,而低價車型T03占比則繼續下滑。

6. 13萬左右的高性價SUV,零跑是首選

a. 消費者如果想要購買價格在13萬元左右的新能源SUV,且要求尺寸較大、智能化表現合格,市場上的選擇并不多,零跑汽車在這個細分領域算是較為出挑的選手。

b. 比亞迪宋是目前最暢銷的新能源車型,和零跑C系列SUV是正面競爭對手。2024年12月,宋的批發銷量超過12萬輛,目前入門版售價已下探至約10萬元。許多年輕消費者希望有不同的選擇,機會就給了零跑汽車。

7. 2024全年毛利率8%,今年要到10%

a. 零跑汽車預計2024年毛利率不低于8%。2023年,該公司毛利率僅為0.5%。朱江明此前稱,公司2025年的毛利率目標為10%,長期來看,有望升至15%。

8.今年推低價B系列,作為銷量擔當

a. 公司計劃在2025年一季度推出B系列首款車型B10,售價將低于C系列。朱江明稱,公司2025年銷量目標為50萬輛。

b. 按照規劃,B系列將成為關鍵銷量擔當。除了SUV車型B10,零跑汽車還會在2025年推出另外兩款B系列車型,分別是轎車和跨界車型。

9. 誰是下個最具潛力盈利的新勢力?小鵬還是蔚來

a. 2024年第三季度,小鵬汽車取得營收101億元,同比增長18.4%;錄得凈虧損18.1億元,同比改善53.5%。公司已顯現出運營虧損收窄的趨勢,這一趨勢料將持續。聯席總裁顧宏地指出,在2025年內實現盈虧平衡仍是公司目標。

本站

b. 2024年前三個季度,蔚來汽車分別錄得凈虧損51.8億、50.4億和50.6億元。公司稱,鋪設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品牌樂道銷售渠道以及較高的研發投入,都對公司盈利能力造成短期壓力。

短評:

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仍處于虧損中。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總工程師吳松泉的文章曾經提到,國內生產新能源產品的車企集團超過60家,其中只有4家實現持續盈利,它們分別是特斯拉、比亞迪、理想汽車和賽力斯。內卷導致全行業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各方應重視價格戰對產業創新和健康良性發展的不利影響。

2. 2024依賴以舊換新政策實現高增長,今年內需和出海都將放緩

1月9日,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下稱“乘聯會”)披露,2024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量同比增長41%至1089.9萬輛,增速同比提高5個百分點。全年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為47.6%,同比增加12個百分點。

2024年乘用車國內零售累計達到2289萬輛,同比增長5.5%。2024年上半年,國內車市走勢低迷,下半年以舊換新補貼政策加碼,疊加各地財政提供的置換補貼,刺激全年車市達到上述規模。

本站

拓展閱讀:

1. 2024出口高增速已經難以維持,2025年純電或0增長

a. 乘聯會數據顯示,2024年乘用車出口480萬輛,同比增長25%,同比放緩37個百分點。2024年四季度,出口同比增速僅為8%。

b. 中國汽車出口面臨歐盟加征反補貼關稅、競爭從國內向海外蔓延等不利因素。在1月9日舉行的溝通會上,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預計,2025年汽車出口同比增幅將在10%左右,純電動汽車出口或為零增長。

c.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純電動車出口89.4萬輛,同比下降10.8%。

本站

d. 直接壓力來自關稅。俄羅斯、墨西哥和歐盟都是中國主要的汽車出口目的地,如今卻面臨已經生效或者潛在的關稅危機,影響出口規模。

e. 俄羅斯在過去兩年都是中國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年銷量約100萬輛,但自2025年1月1日起,俄聯邦海關署將進口汽車的關稅系數調整為20%-38%;墨西哥是第二大出口國,如今正面臨美國的施壓,被要求與中國車企“保持距離”。

本站

2. 2025新能源汽車不會高歌猛進,最多30%增速

a. 2024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產銷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將首次超越傳統燃油車,這比此前的官方目標提前十年。

b.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預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包括出口)有望達到1650萬輛,同比增速接近30%,滲透率突破50%。

c. 本站研究院更為樂觀,其認為,2025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將突破60%。

d. 增速會放緩,與市場逐漸接近飽和,以及技術過渡期的因素密切相關,增速放緩可以視為進入爬坡階段的正常現象。

本站

3. “混動是過渡技術”爭論影響市場需求,今年插混成為新能源新增長點

a. 2024年前11個月,插混市場(含增程)銷量同比激增76.89%,達458.5萬輛,而純電動車的銷量增速則放緩至22.6%,總量為631.4萬輛。顯然,兩種動力類型的銷量差距正在迅速縮小。插混、增程已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增長的關鍵驅動力。

本站

b. 業內曾有主流判斷堅持認為插電混動和增程只是過渡技術,純電才是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終局形態。但當一臺混動車型能耗指標越發接近純電車的時候,這樣的言論看來要被打一個問號。

c. 車企都有插混和增程技術儲備,但為了迎合市場和政策,而只推純電車型。

4. 插混在能耗和成本上接近純電,體驗感完全一致

a. 插混、增程式車型相較于純電動車型,有更低的購買成本;不需要大尺寸電池包,可節省一大筆成本;

b. 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插混、增程式車型在使用體驗上正無限接近純電動車型,而且在動力、能耗等方面的表現也越來越好。

5. 政府明確不放棄燃油車,新型燃料內燃機將逐步上市

a. 吉利全新一代醇氫電混轎車和SUV兩款,將于2025年投放市場。同一燃料箱內,甲醇和汽油靈活配比混合,采用甲醇發動機、超低溫冷啟動技術,可實現甲醇燃料在零下40℃低溫下的啟動,發動機熱效率達48.15%。像東北這樣高寒的高緯度地區,將借此有機會搭上電氣化出行的順風車。

b. 政府部門關注到燃油車企的轉型陣痛,明確了不會放棄燃油車。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表示,除了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還要同步推動內燃機技術創新,激發傳統燃油車廠商的轉型活力。不能忽視傳統燃油車及內燃機技術的發展,要激發傳統能源汽車和內燃機產業的發展活力,實現高水平轉型升級。

本站

6. 全球車企對新能源觀點分歧嚴重

a. 有的加速了技術轉型步伐,有的則推動區域性的產業保護政策,試圖給自己留出轉型的時間和空間。

b. 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內部要推出既能滿足消費者需求,又能避免車企虧損的車型;外部則需推動全球車企共同轉型,以減少外部競爭壓力并逐步掌握新能源技術的話語權。

7. 什么叫真正的出海成功,國際化成功?

a. 上汽澳大利亞公司總經理曹宗強向《財經》感慨,澳大利亞人不認為豐田是日本品牌,而是澳大利亞品牌,因為路上跑的都是豐田車,最愛的澳式橄欖球聯賽是豐田冠名的,豐田無處不在。名爵希望像豐田一樣,做到高度的本地化。

b. “‘本地化’是企業出海經營中最核心的詞,我們必須完全尊重當地人的文化習慣和商業習慣,所有的理念都必須本地化。”上汽旗下的名爵連續四年排名澳大利亞市場銷量第七,創造中國車企最好表現。

本站

短評:

業內都認同,中國車企要做到真正的國際化,除了產品出海,要做到品牌價值、研發體系、供應鏈體系、銷售服務體系的全價值鏈出海。

日本豐田和韓國現代都是全球化領軍企業,但路徑有很大不同。豐田強調從難到易,打造標桿;現代則重點布局新興國家市場,從南美、非洲、中東等相對容易的市場起步,再打入歐美成熟市場。

中國企業出海并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更重要的是根據自身的戰略目標、品牌定位和優勢資源,判斷整個布局的路徑。

歡迎轉載,標注來源:深圳汽車網 » 汽車行業周報-2025年第3周

深圳汽車網

鵬城汽車大事件鵬城汽車活動